欢迎访问重庆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重庆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重庆教育考试院www.cqksy.cn为准。
    城市:
    自考查询:

    重庆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统押题资料

    2021-06-21 19:13:20   来源:重庆自学考试网    点击:

      我们为考生提供重庆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统押题资料,欢迎进入自考交流群寻找更多的自考小伙伴!

      重庆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统押题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技术、管理、社会组成为一体的结合物,由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理论、经济和管理、数学乃至行为科学等学科组成。

      ★信息、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三大资源。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作用:

      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表示信息的准确性

      2.层次性,信息和管理层一样,是分等级的

      3.可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快速传输

      4.可变换性,信息可以转化成不同的形态

      5.共享性,信息不具有独占性,是可以共享的

      ★信息的分类:

      1.按照认识主体分类(主观信息、客观信息)

      2.按照真实性分类(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性信息)

      3.按照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类(连续信息,半连续信息,离散信息)

      4.按照信息的应用部门分类(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

      5.按照信息的记录符号分类(语音信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

      6.按照信息的载体分类(生物信息,光电信息,文献信息)

      ★物流:是指物品由供给地向收货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资金流:指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主要形式。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形式。

      ★信息流:就是除了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以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信息流的作用:信息流是伴随着其他的流的发生而产生的; 信息流可以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对其他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定义后对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管理信息的特点:信息量大,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分类:

      1.按照信息的来源(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

      2.按照信息的性质(常规信息,偶然性信息)

      ★管理信息的层次: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层信息。

      ★战略信息:环境信息、宏观信息,如厂址、新产品选择等

      ★战术信息:一般是与各部门及部门联系有关的信息, 如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比较、库存控制等

      ★作业信息: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如每日销售量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

      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含义:一个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 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所以组成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 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所以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的主要特性:

      1.层次性,复杂的系统通常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又可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构成一种层次关系。

      2.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原理;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

      4.相关性,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5.边界性,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特征形成了系统的边界。系统与位于系统边界之外的环境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

      ★系统组成: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分解方法:把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对象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 再通过对各个分解的部分的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系统方法的指导思想:

      协同效应(整体大于局部的简单求和) :系统中各要素的协调和共同行为,使整个系统的有效性远大于各要素单独行动有效性的总和。

      ★系统方法:

      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

      3.考虑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单位构造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信息系统的组成:人、软件、硬件、信息资源。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自底向上”的方法、“自顶向下”的方法。

      ★“自底向上”的方法:通过调查等形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自底向上”的方法的优点:

      1.开发出来的系统易于满足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

      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一个系统的附加需求,并已于判断其费用。

      3.相对来说,每一个阶段的规模较小,已于控制和管理。

      ★“自底向上”的方法的缺点:

      1.汇总出来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

      2.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自顶向下”的方法优点:

      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各个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障。

      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自顶向下”的方法缺点:

      1.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 决策的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业务处理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战略计划子系统。

      ★管理控制子系统:

      1.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监督和控制下层的运行。

      2.处理中层的信息并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信息。

      3.提供查询功能。

      ★战略计划子系统:

      1.汇集管理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挺高领导人做战略决策和计划。

      2.下达命令并监督执行性情况,处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4.提供查询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计划、控制、预测、辅助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业务处理方式划分 :办公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事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字处理, 以及现代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核心任务:为各领域各层次的办公人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决策支持系统(DDS):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处理的问题大都都是半结构化的。 决策分为: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

      ★专家系统(ES):是通过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库, 不拘于时间、地点、空间的共享系统。专家系统的核心:知识库和推理机。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

      2.多项数据处理阶段

      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4.战略支持系统阶段

      ★不易管理的主客观原因:

      1.设计的MIS不符合企业的目标。

      2.MIS不能和管理流程融合。

      3.需求不明,变化因素多。

      4.MIS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的复杂工程。

      ★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 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

      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的五大职能:

      1.计划,要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目标,决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从而为管理活动提供依据。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分配等。

      3.指挥,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命令、调度、检查。

      4.协调,使组织内部的每一个部分或每一个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

      5.控制,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

      ★管理三个层次:

      1.高层管理,属于战略级管理。

      2.中层管理,属战术级管理。

      3.基层管理,也称为职能层或作业层管理。

      ★传统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1.直线型:适合规模小,生产技术简单的企业,但是对于管理者的要求特别高。

      2.职能型:适合生产品种不多的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中小企业。

      3.直线-职能型:集合了上两者的优点,适合规模小,产品相对稳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企业。

      4.事业部制:是以绩效为中心的组织,但是同时也强调组织的总体目标。

      5.矩阵型:在直线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了横向的联系,加强了对于外界压力做出灵活反应。

      ★新型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组织扁平化。

      ★虚拟组织:是由若干个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的性、 动态的“虚拟”企业。

      ★虚拟组织的主要特点:

      1.通过网络和供应商、中间商、销售商进行联络;

      2.把每个合作伙伴的优势集中起来,设计、制造、销售好的产品;

      3.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反映灵敏;

      4.各公司间很难确定边界;

      5.在虚拟组织环境下,组织与管理十分依赖信息技术。

      ★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消减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互动的关系。

      ★信息对于组织的作用:

      1.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

      2.信息化推动企业组织变革。

      3.信息化促进组织结构化

      4.有利于降低成本。

      5.有利于扩展企业的竞争范围,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作用:

      1.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

      2.组织的变化以及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企业流程重组(BPR):指对于企业的流程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在设计,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性的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BPR的特性:根本性、彻底性、巨大性。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指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期待达到最有效的计划和控制, 实现企业的挺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信息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 对信息的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总称。

      ★信息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基础。

      ★计算机的组成:

      1. 主机: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内存储器

      2. 外部设备: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查询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系统软件。

      ★网络: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

      ★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

      ★网络传输设备

      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物理媒体。

      网络适配器(网卡):计算机是通过网卡和外界局域网进行连接。

      调制解调器(猫):主要功能是进行模数/数模信号转换的。

      ★网络互联设备

      中继器: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

      集线器: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

      网桥:是用来连接同类型的局域网的。管理网络数据的流通,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具有过滤作用。

      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的网桥。

      路由器:可以连接多个网络,完成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

      ★数据管理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

      2. 文件管理阶段。

      3. 数据库管理阶段。

      4. 数据仓库阶段。

      5. 数据挖掘阶段。

      ★传统的数据文件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数据混乱、数据冗余、程序与文件过分依赖、实用性差。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Oracle、Sybase、Informax、SQLserver、DB2、Access。

      ★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型、网状结构、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模型中的数据可以理解为一个二维表。

      1.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表明就是关系名。

      2. 元组:一行就是一个元组。

      3. 属性:一列就是一个属性。

      4. 主码:可以,标识该元组的属性,该属性就是该关系的主码。

      5. 关系模式:二维表中的行定义。

      ★E-R图是实体-联系的模型。

      ★E-R图的主要优点:

      1. 清楚的描述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之间的关系。

      2. E-R图可以转换成关系模型,且转换形成的模型是符合规范的。

      ★在E-R图中,矩形代表实体,椭圆代表属性,菱形代表实体间的联系。

      实体间的关系有三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用E-R图进行数据库的设计的步骤:

      1. 描述实体和属性,确定主码。

      2. 确定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确定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属性。

      3. 绘制E-R图。

      4. 转换成关系文件。

      ★题型:二维表、E-R图、关系模式(逻辑结构)的转换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 是Microsoft Office 的一个附带的组件。

      ★Access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个部分构成。

      ★对象分为七种: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 。

      ★Access的特点:

      1. Access操作简单。

      2. 数据转换方便,可以将其他系统的数据进行导入和导出, 避免重复录入。

      3. 数据对象丰富,有七种对象类型,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表:是关系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 是关于某些主题的数据处理的集合。

      ★建立表格式的三种方法:

      1.使用表向导创建表(这种方法可以使用 Access里面预置的许多类型的表)

      2.在“数据表”视图中直接在字段处输入字段名。(简单,但是无法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属性进行设置,一般需要在设计试图中进行修改)。

      3.使用设计视图。(最常用的)

      ★Access常用的数据类型有:文本、备注、数字、日期 /时间、货币、自动编码、是/否、超级链接、查阅导向等。

      ★Access中数据查询: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

      ★信息系统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战略规划、执行规划。

      ★战略规划:系统开发前制定的总体战略(包括: 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给出资源配置计划、选择开发方法、确定子系统的开发顺序。)

      ★执行计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 (包括:开发项目的具体时间、资金筹措、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和控制指标等。)

      ★战略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法:分析出关键的成功因素,围绕这个因素识别企业的信息需求和相关工作的规范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骤 :

      1. 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2. 分析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3. 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

      ★企业系统规划(BSP):根据企业的目标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的方法。

      ★BSP方法的主要步骤:

      1. 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定义企业的过程(功能)。

      3. 定义数据类。

      4. 定义信息结构(U/C)。

      5. 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

      ★生命周期:指一个信息系统从他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图4-7★

      ★生命周期对应形成的文档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报告(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报告(系统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

      系统实施:程序、检测报告、用户使用说明书

      系统运行与维护:运行记录、修改记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1.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2.工作文件规范化。

      3.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

      4.用户的观点。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点:

      1.目标明确,易于控制。

      2.质量的保障措施有保障。

      3.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

      4.文档齐全。

      ★结构化生命周期的缺点:

      1.系统开发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开发周期长。

      2.文档工作量大。

      3.从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

      ★原型法: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一个可实践的软件交给客户试用,根据客户反馈的意见对系统进行完善,再交给客户试用,反复这个过程,直到客户满意。

      ★原型法适合:

      1.对于需求不清。

      2.业务理论不清。

      3.需求经常变化的。

      4.系统不大也不复杂的时候。

      ★原型法的优点:开发时间短,效率高、便于满足客户的需求。

      ★原型法的缺点:开发进程难以控制和管理,可能会使系统偏离开发方向。

      ★对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任何实体的抽象,是由数据和方法组成。

      ★数据:表示对象的静态属性。

      ★方法:允许施加在该类对象上的操作,为该类对象共享。

      ★类:是对一类相似的对象进行描述。 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相同的变量和实现方法。

      ★继承:把若干个对象类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下层的子类具有上层的父类的特性。

      ★消息: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消息发生的。

      ★面向对象法开发的步骤:

      1.对象调查和需求分析

      2.面向对象分析(OOA),即分析问题。

      3.面向对象设计(OOD),即整理问题。

      4.面向对象编程(OOP),即程序实现。

      ★面向对象法优点:

      1.面向对象方法描述的现实世界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因而用它开发的软件更易于理解,易于维护。

      2.稳定性好。对象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要素。

      3.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面向对象的继承性大大提高了软件的 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法缺点:

      1.需要有一定软件环境的支持;

      2.对系统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求较高;

      3.缺乏全局性的控制,可能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

      ★面向对象法适用范围: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

      1.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

      2.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3.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

      4.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

      5.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独立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购买现成软件。

      ★IT外包:指将组织中与信息有关的活动,部分或者全部交接组织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完成。

      ★IT外包的优点:

      1.有利于企业将力量集中到核心力量上。

      2.有利于企业预见成本。

      3.有利于企业简化内部管理。

      4.有利于企业的资源整合。

      ★IT外包的缺点:

      1.降低了企业的控制力。

      2.委托关系容易引起纠纷。

      ★企业资源计划(ERP):指对企业内部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已达到挺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

      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是 MRPⅡ(制造资源计划)。

      ★库存定点法:制定一个数量额,当库存达到这样一个数值时,就开始下订单去采购的方法。

      库存定点法控制模式只需确定: 订货点、订货批量。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企业资源规划: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 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划和控制,达到挺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ERP的核心是MRPⅡ。

      ★供应链:具有供求关系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链条。

      ★初步调查的目的:总体上了解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信息需求, 看看新系统的开发有没有必要。

      ★初步调查的内容:

      1.调查的目的:总体上了解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信息需求,看有无开发必要。

      2.调查的内容:有关组织的信息、有关人员的信息、有关工作的信息,包括输入,输出,处理功能。

      3.分析的内容:现有什么,需要什么,有没有开发的必要。

      4.了解系统的基本状况,收集系统的相关信息。

      5.技术要求和限定条件。

      ★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显见”必要性、“预见”必要性、“隐见”

      必要性。

      ★可行性分析的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2.确定用户主要信息需求。

      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

      4.提出并且评价可能代替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5.确定方案。

      6.制定该项目的开发计划。

      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全掌握现行系统的各个方面。

      ★在调查中最重要的原则:用户参与原则。

      ★系统调查:就是对组织中现行系统及其环境进行调查, 掌握与与系统开发相关信息,以确定用户的信息需求。

      ★系统调查的内容:

      1.现行系统的基本情况:企业的规模,目标,核心竞争力、面临的问题等等。

      2.管理业务:包括(调查组织结构、管理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3.信息需求、处理手段、信息资源

      4.信息化现状。

      ★组织结构图:就是反映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图采用层次模块的形式绘制,图的结构分为分层树形。

      ★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常用的 调查方法:研究资料法、开调查会、

      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发电子邮件。

      ★实地观察法原则:

      1.明确要观察的内容,时间,地点,周期,如何进行观察。

      2.要得到实地观察的许可。

      3.禁止打断别人的工作,要边观察,边记录。

      4.要事先告诉用户观察的目的

      5.不要事先进行假设

      ★数据流程图是对现行系统的描述工具。

      ★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处理、数据存储。

      ★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以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可以是一个数据项,也可以是一组数据,也可以表示对数据文件的存储操作。

      ★处理(功能):表示系统的一种处理功能。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处理。

      ★数据存储: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或账本等存储数据。

      ★分析与优化的主要内容:

      1.重新审定系统的目标

      2.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

      3.需求分析(信息需求、更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

      4.业务流程优化

      5.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流量)

      ★新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

      1.确定新系统的目标

      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

      3.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关系

      4.确定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六条目录)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外部实体、数据存储、加工处理、数据流。

      ★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说明,是可行性分析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数据流必须经过处理环节 。数据流必须起于且/或止于处理,即每一个数据流必须有一个处理与之有关, 数据流不能起于数据存储且止于一个外部实体或另一个数据存储; 也不能起于某个实体且止于另一个外部实体或数据存储。

      ★数据守恒。一个处理环节的输出数据流仅由它的输入数据流确定。既不能遗漏输入数据流,也不能出现某些输入数据流在处理环节没有被使用。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以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设计方案为基础, 根据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从技术角度开始考虑系统的划分, 和功能结构,去完成物理设计,使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实现经济利益。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功能模块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根据开发内容的角度,系统设计分为: 逻辑设计,物理设计。逻辑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

      物理设计包括:物理配置设计,软件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的角度,系统设计分为: 总体性设计,详细性设计。

      ★系统设计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

      2.灵活性及可变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划分和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是系统设计的首先要考虑问题。从开发内容的角度来说是逻辑设计,从设计任务的角度来说是 总体设计。

      ★系统划分的原则:

      1.系统划分要遵循“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将系统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然后将子系统划分为一个个模块。

      2.子系统之间要独立性,简洁性。

      3.子系统间不要出现频繁的数据交换。

      4.子系统之间的信息的关联性低、接口关系明确。

      5.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

      ★模块:独立命名有明确定义的实体。

      ★模块的四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

      ★根据模块功能具体化程度分类:逻辑模块、物理模块

      ★结构化的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模块化,即把系统的功能自顶下下,由抽象到具体划分为,多层的独立的功能模块,一直分解到能够用程序实现为止。

      ★模块结构图的组成:模块、数据信息、控制信息、调用、结转。

      ★功能模块图是描述系统整体结构的。

      E-R图是描述现实中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的 。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现行系统的结构的。

      ★功能结构模块的设计的方法:

      1.规范的方法:由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结构模块图, 然后再进行优化。

      2.常用的方法:根据系统功能结构、管理业务的逻辑顺序、人们的工

      作习惯和设计者设计同类系统的经验来直接划分出子系统。

      ★变换流。基于变换流的数据流程图是一个线性的顺序结构, 由输入、输出和变换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变换中心使系统数据发生本质的变化,输入将物理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入, 而输出则将逻辑输出变换成物理输出。

      ★事务流。事务流的数据流程图中有一个事务处理中心, 它将输入分为许多相互平行的加工路径, 然后根据输入的属性,选择某一加工路径。

      ★模块设计的优化的原则:

      1.模块的独立性(高内聚,低耦合)。

      2.模块的大小(所需编写程序的行数)

      3.扇入扇出

      ★代码:就是用数字或者字符来表示事物的名称、 属性、状态的符号。

      代码的功能:排序、标记、分类、特殊含义。

      ★代码的分类:

      按照代码的表示形式: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

      按照代码的组成及含义:顺序码,区间码(层次码、十进制码) 、助记码。

      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性、合理性、可扩充性、适用性、简洁性、通用性、系统性。

      ★数据库的设计的主要内容: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

      ★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需要先进行输出设计,然后再根据输出要求进行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输入量小

      输入简便

      数据转换少

      数据尽早检测

      ★对话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话设计以用户的需求为先。

      2.对话设计的实质的信息交换。

      3.对话设计友好性强。

      ★人机界面的设计基本类型:

      菜单式:一般通过选择某些功能来完成。

      命令式:直接输入命令来完成。

      填表式:系统将要输入的项目显示在桌面上, 然后由用户自己输入数据来完成。

      应答式:一般像安装软件,跳出对话框由客户选择下一步执行的操作。

      ★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设计,系统工作模式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

      ★系统的吞吐量: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

      ★系统的响应时间: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 ,系统处理完,给出应答结果,这一过程的时间。

      系统的可靠性:就是系统连续不出差错的工作时间。

      ★系统工作模式设计

      集中式系统包括:单机结构和主机结构。

      分布式系统包括: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适用于小企业,人员比较集中)、浏览器/web服务器模式(B/S)(适用于大企业跨国公司,人员比较分散)

      ★浏览器/web服务器模式是一种三层结构。客户端利用浏览器对 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以获取必须的知识。

      ★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形、混合型。

      ★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软硬件准备、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用户培训、系统转换。

      ★系统实施和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系统分析、设计阶段的文档。

      ★衡量程序的指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测试的步骤:

      单元测试: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保证模块的接口完整性,人机界面,及各种通信接口满足需要。

      系统测试:将软件、硬件、网络环境,综合起来进行测试,保证各部分协调工作。

      综合测试:测试系统工作时间、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通讯能力及系统运行的瓶颈。

      ★软件测试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

      1.人工测试分为:个人复查和走查与会审。

      个人复查:是指程序员自己检查自己编的程序。

      走查:是指别的人来检查所编的程序。

      会审:是指程序员自己讲解与走查结合起来。

      2.机器测试分为:黑箱测试(功能测试)和白箱测试(结构测试) 。

      黑箱测试:是指检查程序能否接受正确的数据和产生输出正确的数据。

      白箱测试:是指检查对程序的结构和处理逻辑和程序的逻辑路径是否正确。

      ★用户培训的对象:

      事务管理人员

      系统操作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的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

      ★信息系统的文档:

      按照服务目的不同:用户文档、开发文档、管理文档。

      ★按照系统的生命周期的不同: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的设计报告、系统的测试报告、用户手册。

      ★信息系统的评价:立项评价、中期评价、结项评价。

      ★系统维护(内容、注意事项)

      ★项目的特点;

      1.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

      2.项目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的集合,不是孤立的活动。

      3.项目活动有目的性。

      ★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专门的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综合管理。

      ★项目管理的特点:

      1.通过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实施。

      2.资源管理,即从成本、质量、时间、范围等方面满足项目目标。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将项目管理划分为 九大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综合管理。

      ★甘特图:主要用于项目的计划和项目的进程的安排, 纵向的表示项目的工作内容,横向的表示安排的时间或者进度。

      ★Microsoft Project是微软开发的一种项目管理软件。

      ★Microsoft Project的基本模块:基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计算处理模块

      人机交互式调整模块

      项目信息的输出模块

      ★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和财务的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按照可预测性分类:已知风险,可预测风险、不可预测风险。

      ★风险管理的步骤(内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划、风险监控。

      ★风险识别任务:编制风险管理计划、确定哪些风险、风险类别、风险的影响后果。

      ★风险分析任务:风险概率和分布、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定量定性分析。

      ★风险规划任务:如何处理风险、处理风险的方法(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转移)

      ★风险控制任务:制定的对策的实施过程以及效果

      ★风险识别方法: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鱼刺图(因果分析表)。

      ★风险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历史资料法、概率分布法、风险后果估计)

      定量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分析、层次分析、模拟法)

      ★风险规划方法:减轻风险、预防风险、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

      ★质量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保证质量满足原先规定的各要求所需要实施的组织活动,并通过, 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持续改进 等方针来实现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PDCA是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Plan-Do-Check-Action=计划-做-检查-采取措施)的循环迭代的过程,适用于产品开发的任何阶段。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1.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检测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保证阶段。

      3.强调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

      5.质量鉴别

      ★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标准(我国使用的标准时 GB/T9000)

      ★ISO9000标准的核心内容:质量保证标准

      ★ISO9000标准系列:(五个组成部分)质量术语标准、质量保证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选用和实施指南、支持性技术标准

      ★ISO9000标准:包括三个模式(ISO9001标准、ISO9002标准、ISO9003标准)

      ★ISO9001标准:包括的标准最多,评估费用高,包括了 ISO9002和ISO9003的主要内容 。

      ★ISO9001标准:包括了设计、开发、生产、服务。

      ★ISO9002标准:包括了生产、安装、服务。

      ★ISO9001标准:包括了最终检验和试验。

      ★ISO9000-3标准:是专门针对计算机软件的标准。

      ★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CMM的分级结构和主要特征

      初始级:软件过程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混乱的。

      可重复级:对类似的项目有章可循,可以借鉴成功案例。

      已定义级: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

      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质量标准。

      优化级:能够持续对过程进行改进。

      ★安全问题:包括软件问题、硬件问题、人为问题、人员渗透、电信问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安全机制、安全体制、网络安全层次模型。

      ★网络安全层次模型: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扫码关注“重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押题”获取余下押题资料

    上一篇:重庆自考03305城市规划原理押题资料
    下一篇:重庆自考00015英语(二)语法押题资料

    重庆自考网提升便捷服务
    4月自考报名还有68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重庆自考课程培训

    重庆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